当前位置: 首页 > CAS号数据库 > 88768-40-5 > 88768-40-5 / 西拉普利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

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88768-40-5 / 西拉普利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

背景及概述[1]

西拉普利(cilazapril),化学名为(1S,9S)-9-[[(1S)-1-乙氧羰基-3-苯丙基]氨基]八氢-10-氧代-6H-哒嗪并[1,2-α][1,2]二氮杂革-1-羧酸。西拉普利是一种特定的长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抗高血压药中的重要品种。它由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研制开发,1990年在瑞士首次上市。自从问世后,一直活跃在心血管药物舞台上,为数亿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缓解了危情。

西拉普利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

药理作用[1]

本品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吸收后转化为药理活性的西拉普利拉,它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并使血浆肾素活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管舒张,血管阻力降低而产生降压作用。

药代动力学[1]

西拉普利能有效被吸收并迅速转化为具有药理活性的西拉普利拉。进食会轻微减慢其吸收率,但并不影响疗效。根据尿液回收资料分析,口服本品后的西拉普利拉的生物利用度约为60%。用药后2小时内达到血药峰浓度,浓度与剂量有直接关系。

每日一次服用后,西拉普利拉的有效半衰期为9小时,并以原形从肾脏排除。肾功能不全病人,当肌酐清除率降低时,药物清除率也随之降低,故这类病人的西拉普利拉的血药浓度比肾功能正常的病人要高些。肾功能完全丧失者,可通过血液透析使西拉普利和西拉普利拉的血药浓度减低至一定范围之内。

肾功能正常的老年病人,其西拉普利拉血药浓度要比年轻病人高40%,药物清除率要较之低20%。中度到重度肝硬化病人的药代动力学改变和老年病人相似。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西拉普利拉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密切相关。所以剂量必需按照病人的肾功能进行调整。

适应症[1]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也可与洋地黄和(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1]

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与头晕。其他发生率少于2%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低血压、消化不良、恶心、皮疹和干咳。大多数不良反应是短暂性的,轻度或中度,无需中止用药。

特异性反应:与其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样,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但由于此症可能伴有喉头水肿,故一旦波及面部、口唇、舌、声带和(或)喉头时,必须立刻停用并进行适当治疗。

某些病人中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或)白细胞计数降低的报告,但尚无病例证明与本品有明确关系。

注意事项[1]

(1)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偶见症状性低血压。特别是因呕吐、腹泻,先已服用利尿剂、低钠饮食或血透后腹水低钠或低血容量的病人;

(2)急性低血压病人必须平卧休息,必要时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水或扩容剂。

(3)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用可能会导致血压显著降低。

(4)外科麻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具有降压作用的外科麻醉剂合用时,能导致动脉性低血压,发生这种情况时,则应以静脉输液法扩大血容量。无效时,应静脉滴注血管紧张素Ⅱ。

(5)过敏样反应:虽然过敏样反应机制尚未确立,但已有临床显示,病人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期间(包括西拉普利),若使用高流量多丙烯腈膜继续血透、血过滤或LDL分离性输血,可导致过敏性反应或过敏样反应,包括危及生命的休克。故正在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病人一定要避免以上各种治疗。

(6)此外,若病人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期间,同时接受用黄蜂或蜜蜂毒液作脱敏治疗,可能发生过敏性反应。因此,在接受脱敏治疗前一定要停止服用西拉普利,在这种情况下,不可用β-阻滞剂来代替西拉普利。

参考文献

[1] 西拉普利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