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罂粟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卡基异唾晰类生物碱,在阿片类植物如罂粟的壳和巧中含量较髙。中药罂粟壳是罂粟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壳,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吗啡、可待因、蒂己因、罂粟碱和那可汀等,随产地和批次的不同,各种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罂粟壳的主要功能为敛肺、涩肠和止痛,因此被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和腺腹疼痛等,但久服易成福。由于罂粟壳的易成瘤性,国内有些不法商贩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例如火锅底料、方便面谓料等,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罂粟碱列入麻醉药品管制品种,通过检测罂粟壳中含有的吗啡和罂粟碱等主要成分,实现对罂粟壳使用情况的监督。但罂粟碱作为4种主要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碱之一并未如吗啡、可待因和蒂己因一样被列入国际毒品管制的范围。由于具有抗疫事作用和对血管、肝、脏或其它平滑肌的直接非特异性化作用,罂粟碱被广泛地应用于脑和外周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及肾、胆和胃肠道等内脏痉挛的临床治疗中。但植物中罂粟碱含量通常很低(低于1%),不能满足对其消耗的需求,因而于1909年提出了罂粟碱的人工合成方法,从而使其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盐酸罂粟碱是一种血管扩张药,为非特异性平滑肌解痊剂,特别是对肺动脉、窦动脉、大血管产生非特异性的动脉扩张和平滑肌松弛。它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浓度,CAMP将血管平滑肌中的触酶移出细胞质,产生一个没有神经参与的直接的平滑肌松弛效应。大剂量的盐酸罂粟碱可引起低血压和也动过速。盐酸罂粟碱也可抑制也脏传导,直接作用于也肌细胞,延长不应期。对中枢神经系统没有作用。
盐酸罂粟碱主要用于脑血栓形成、肺栓塞、肢端动脉痉挛症及动脉栓塞性疼痛等。对高血压、心绞痛、幽门痉挛、胆绞痛、肠绞痛、支气管哮喘等在一般剂量下疗效不显著。
口服液的生物利用度为68%-89%,首过效应为70%,控释剂型为22%-29%,服用后1-2小时达血浆峰浓度。150毫克控释剂型的平均血浆峰浓度为0.21微克/毫升。服药神后,所有样本的血浆浓度均低于0.05微克/毫升,曲线下面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在肝脏广泛代谢,代谢产物为4-羟基罂粟碱葡萄糖酸酸盐,在肝脏广泛排泄,主要以活性的代谢物形式排出体外。是否分泌乳汁尚不清楚,母体化合物清除半衰期为0.5-2小时。有的患者可长达24小时,血液透析可清除。
口服:常用量,每次30~60mg,一日3次。极量,一次200mg,一日600mg。肌内注射或静滴:每次30mg,一日90~120mg,一日量不宜超过300mg。
①用药后出现黄疸,眼及皮肤明显黄染,提示肝功能受损;
②胃肠道外给药可引起注射部位发红、肿胀或疼痛,反映血栓形成的早兆;
③逾量征象有视力模糊、复视、嗜睡或软弱;
④持续出现时,必须注意的不良反应有快速胃肠道外给药可促使呼吸加深、面色潮红、心跳加速,低血压伴眩晕。
1)对诊断的干扰:服药时血嗜酸性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胆红素可增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2)由于对脑及冠状血管的作用不及对周围血管,可使中枢神经缺血区的血流进一步减少,出现“窃流现象”,用于心绞痛、新近心肌梗死或卒中时须谨慎。
3)心肌抑制时忌大量,以免引起进一步抑制。
4)青光眼患者要定期检查眼压。
5)静脉注射大量能抑制房室和室内传导,并产生严重心律失常。
6)需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尤其是患者有胃肠道症状或黄疸时。出现肝功能不全时应停药。
①由于对脑及冠状血管的作用不及对周围血管,可使中枢神经缺血区的血流进一步减少,出现“窃流现象”,用于心绞痛、新近心悸梗死或卒中时须谨慎;
②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时一般禁用;
③静脉注射大量能抑制房室和室内传导,并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禁用。
1)与左旋多巴同用时可减弱后者的疗效,本品能阻滞多巴胺受体。
2)吸烟时因烟碱作用,本品的疗效降低。
在氮气保护下,加入2.5kg3,4-二氢罂粟碱盐酸盐,7.5kg水,升温溶清后,滴加1kg液碱,调pH=12~13,再加入7.5kg均三甲苯萃取,有机层加入0.5kg雷尼镍,加热到150℃,反应4h,反应完毕后过滤分离得到2.5kg罂粟碱湿品。纯度(HPLC面积归一法)99.5%。在氮气保护下,将所得罂粟碱加入1.5kg盐酸(37%)、1.3kg水、10.3kg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升温溶清后再加入0.05kg活性炭,过滤后冷却析晶得2.1kg盐酸罂粟碱,总收率74.5%,纯度(HPLC面积归一法)99.8%。
[1] 盐酸罂粟碱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2] 临床实用药物手册
[3] 中国药房调剂
[4] 盐酸罂粟碱说明书
[5] CN201510939801.9一种罂粟碱及盐酸罂粟碱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