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CAS号数据库 > 52-49-3 > 52-49-3 / 盐酸苯海索的药理作用

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52-49-3 / 盐酸苯海索的药理作用

性质【1】

盐酸苯海索为白色轻质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后有刺痛麻痹感。本品微溶于水,饱和水溶液的pH为5~6。在甲醇、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溶解,在乙醚中不溶。mp.250~256℃(分解)。游离苯海索mp.112~1160C。本品含有哌啶环,遇苦味酸试液,生成苯海索苦味酸的黄色沉淀,mp.55~57。C。遇碘化钾试液,产生橙红色沉淀。本品的化学结构属于二环苯丙胺类抗胆碱药,因疏水性较大,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一些二环苯丙胺类M胆碱受体拮抗剂见表3-5

盐酸苯海索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2】【3】

盐酸苯海索具有中枢M受体阻断作用,能对抗中枢神经系统黑质纹状体内乙酰胆碱能系统的兴奋功能。对外周M受体阻断作用较弱,对迷走神经阻断作用为阿托品的I/Io,扩瞳作用为其I/3,解痉作用为其112,故对腺体及平滑肌的抑制作用较弱。乙酰胆碱为锥体外系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震颤麻痹是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生疾病,致使多巴胺的抑制作用减弱,而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而引起临床症状。因此,苯海索可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对震颤麻痹治疗有效。

盐酸苯海索的药理作用

药动学【4】

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可透过血脑屏障,口服l小时起效,作用持续6—l2小时。服用量的56%随尿排出,肾功能不全时排泄减慢,有蓄积作用,并可从乳汁分泌。

作用与用途

盐酸苯海索为中枢抗胆碱抗帕金森病药,作用在于选择性阻断纹状体的胆碱能神经通路,而对外周作用较小,从而有利于恢复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平衡,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也可用于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疾患。

适应证

(1)治疗震颤麻痹。

(2)治疗畸形性肌张力障碍。

(3)治疗癫痫。

(4)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

(5)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静坐不能。

用法用量【3】

(1)治疗震颤麻痹:从每Et 1~2mg开始,每隔1~2日增加0.5mg,直至获满意疗效而

不引起显著副作用为度,总量每日10~15mg,分3~4次服用。对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口服,开始每日lmg,并渐增量至每日5~15mg。

(2)治疗畸形性肌张力障碍:开始每日服3~6mg,以后每隔1日增加lmg,渐增至每日9~

48mg,均每日3次,至出现疗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为止。

(3)治疗癫痫:口服,每次2~4mg(6岁以下儿童每次lmg),每日4次,最大剂量每日20mg。用药后能有效地控制各型癫痫的发作或减少发作频率,其有效率70%~80%。

(4)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口服,每日2次,白天服6mg,夜间服4mg;也可睡前加服氯氮平50~l00mg,用作镇静安眠,疗程4~8周。

(5)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静坐不能:口服,每次1~2mg,每日3次。

药物过量【5】

盐酸苯海索中毒症状:超剂量时,可见瞳孔散大、眼压增高、心悸、心动过速、排尿困难、无力、头痛、面红、发热或腹胀。有时伴有精神错乱、谵妄、妄想、幻觉等中毒性精神病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循环衰竭。处理:催吐或洗胃,采取增加排泄措施,并依病情进行相应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不良反应

(1)口干、瞳孔散大、视力模糊、便秘,心动过速较为常见。少数病人可出现尿潴留、头昏、眩晕、精神错乱、兴奋、激动、谵妄、幻觉等。

(2)老年病人患者可产生不可逆的脑功能衰竭。因过量而中毒时,可用拟扁豆碱药等解救。

药物相互作用【3】

盐酸苯海索与以下药物合用可增强疗效:

(1)吩噻嗪类药物:此类药物具有弱抗胆碱作用,合用可使苯海索的抗胆碱作用增强。

(2)三环类抗抑郁药:因具有弱胆碱功能,合用可增强苯海索的抗胆碱作用。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此类药可非特异性地抑制肝脏微粒体酶,增强苯海索的抗胆碱作用。

(4)左旋多巴:详见“左旋多巴”部分。

(5)奎尼丁:具有阻滞迷走神经作用,合用可增强苯海索的抗胆碱效应。

(6)硝酸酯类药物:合用可增强苯海索的疗效或延长其作用时间。

(7)抗组胺药:合用可增强苯海索的作用。苯海索应避免与以下药物合用:

(1)强心苷类:因苯海索可延迟胃排空,使强心苷类药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吸收量增加,易于中毒。必用时应选择吸收迅速的强心苷制剂。

(2)甘珀酸:合用可使甘珀酸疗效降低。

注意事项【6】

盐酸苯海索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视物模糊、便秘、出汗减少、排尿困难、嗜睡、口鼻或喉干燥、畏光、恶心、呕吐等。长期用药可有失眠、精神错乱、幻觉、记忆认知障碍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老年人长期应用容易促发青光眼。伴有动脉硬化者,对常用量的抗帕金森病药容易出现精神错乱、定向障碍、焦虑、幻觉及精神病样症状,应慎用。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参考文献

[1]翁玲玲主编,临床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第73页

[2]宋修军主编,临床骨科药物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05,第969页

[3]肖新月,余振喜主编;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编写;南楠主审,化学药品对照品图谱集 红外、拉曼、紫外光谱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08,第133页

[4]师海波,王克林主编,最新临床药物手册 3版,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01,第444页

[5]周好田,程立,刘香臣等主编,脑科疾病药物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6,第104页

[6]谢子龙主编;王莉,胡义副主编;余勇,刘道鑫,许典哲,吴章涛,何立群,张丽君,刘跃辉,杜社良,刘冬梅,张泸,黄修祥,曾君山编委;刘绍贵,李建飞主审,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7,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