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CAS号数据库 > 20362-31-6 > 20362-31-6 / 牛蒡子苷的药理效应和制备方法

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20362-31-6 / 牛蒡子苷的药理效应和制备方法

背景及概述[1][2]

牛蒡子苷(arctiin,ARC)是从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属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牛蒡子中提取分离而来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牛蒡叶也也有少量存在。牛蒡子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麻疹、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学证明牛蒡子还具有抗菌、抗肿瘤、降血糖等多重功效。

牛蒡子苷是牛蒡子中的一种主要活性物质,其含量在牛蒡子中达8.4%左右,中国药典(2005年版)牛蒡子项下规定牛蒡子苷的含量应达到药材质量的5%以上。药理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理活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牛蒡子苷的含量比牛蒡子中的另一种活性成分牛蒡子苷元的含量高很多,人们也利用化学水解和生物转化的方法将牛蒡子苷转化成所需的活性物质。因此,牛蒡子苷除了本身的药物利用价值外,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原料。

牛蒡子苷的药理效应和制备方法

制备[2-3]

报道一

将50g牛蒡子粉碎成60目的粗粉后,加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h两次,合并滤液。

将所得的提取液直接进入HP-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柱进行吸附和富集,而后依次用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0%、60%、95%乙醇四个梯度进行洗脱,洗脱液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析。HPLC检测柱型号:Zorbax SB-C18,250mm×4.6mm I.D.,5μm和预柱型号:10mm×4.6mm I.D.,5μm。分析条件为:流动相为(A)甲醇,(B)质量分数为0.5%的醋酸。梯度洗脱在0-25分钟内,流动相(A)的体积分数从30%到90%;流动相(B)的体积分 数从70%到10%。流速:0.8毫升/分钟;紫外光吸收波长:280nm;柱温:30℃。结果表明(如图1)当用水和30%的乙醇洗脱时,牛蒡子苷不能洗出,直到用60%乙醇洗脱时才被洗出,而当用95%乙醇洗脱时,洗出液仅含有极少量的牛蒡子苷。收集含牛蒡子苷的60%乙醇洗脱液,浓缩后作为进一步逆流色谱分离的样品。

将所得到的含牛蒡子苷的60%乙醇洗脱液用乙酸乙酯-8%氯化钠的水溶液的两相体系为溶剂体系进行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为上相,8%氯化钠的水溶液为下相。

开启(第一维)逆流色谱(900转/分钟,柱体积270mL),进样,待牛蒡子苷洗脱峰开始出现时切换至(第二维)大孔吸附树脂柱中进行样品吸附和在线的脱盐,出峰结束时先用水冲洗两个柱体积,并用质量浓度95%乙醇溶液进行解析。收集质量浓度95%乙醇洗脱液,浓缩后得到牛蒡子苷(如图2A),该牛蒡子苷的纯度为97.9%。

牛蒡子苷的药理效应和制备方法
牛蒡子苷的药理效应和制备方法

报道二、

牛蒡子药材200克,经20倍水分两次超声提取(10倍、10倍),每次1小 时,提取液静置,过滤,滤液合并,上D101柱(柱体积300ml/BV),上样后依 次用2BV水、2BV 30%乙醇、3BV 75%乙醇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部分,浓 缩,浓缩液加水稀释至200ml,上LSA-700树脂柱(柱体积200ml/BV),上样 后依次用2BV水、2BV 60%乙醇洗脱,收集60%乙醇洗脱液,浓缩至50ml,室 温下加入2%聚酰胺搅拌30min,过滤,滤液加入1倍量的丙酮在0~5℃结晶过 夜,过滤,干燥,得牛蒡子苷5.17g,按中国药典2010版1部采用HPLC法检测 纯度96.3%。

代谢[1]

体内及体外药动学研究表明,ARC在胃肠道中至少生成两种代谢产物ARC-G(M1)与2-(3″,4″-二羟基苯甲基)-3-(3′,4′-二甲氧基苯甲基)丁内酯(M2),经肠吸收后M2在肝脏COMT的作用下经甲基化转化为M1,这样血液中仅M1形式即ARC-G形式存在,ARC-G被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从而发挥作用。因此,将ARC及ARC-G作为新药开发时,可依据选择剂型的不同决定选取哪种形式入药:口服剂型用ARC和ARC-1均可发挥各自的作用;而采用不经肠道吸收的剂型时则必须用ARC-G入药才能发挥药效。

药理研究[4-5]

章俊等人探讨了牛蒡子苷对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诱导小鼠足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用200μg/ml AOPP刺激小鼠足细胞24 h,同时加入牛蒡子苷(浓度分别为50、100、200、400μmol/L)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78、CHOP及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牛蒡子苷干预后可抑制小鼠足细胞Grp78、CHOP、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OPP可通过引起小鼠足细胞内质网应激(ERS)从而导致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而牛蒡子苷则可通过减轻ERS从而逆转EMT,为治疗肾脏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张铂等人观察了牛蒡子苷对db/db自发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牛蒡子苷75,150,300 mg·kg-1组和二甲双胍300 mg·kg-1组,同时设置db/m小鼠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溶媒,连续4周。给药3周后,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4周给药结束后,小鼠禁食12 h,称体质量,检测空腹血糖值(FBG),处死动物,取血清,检测胰岛素(INS)、糖化血清蛋白(GS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脂联素(APN)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牛蒡子苷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db/db小鼠FBG、INS、GSP、TG、TC和APN的血清浓度,改善小鼠糖耐量(P<0.05或0.01)。结论:牛蒡子苷能显著改善db/db小鼠糖脂代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脂联素表达有关。

临床研究[6]

马松涛等人评价了牛蒡子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受试者接受牛蒡子苷颗粒或安慰剂治疗。试验组:牛蒡子苷颗粒1袋/次,每天3次,8周为1个疗程。所有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其糖尿病基础治疗不变。以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共纳入431例患者,剔除20例,余411例全部按方案完成观察。结果牛蒡子苷组控显率为64.82%,有效率为77.85%;安慰剂组控显率为19.61%,有效率为35.2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与24 h尿蛋白定量,牛蒡子苷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结论:牛蒡子苷颗粒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潞,赵烽,刘珂.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03):467-470.

[2][中国发明,中国发明授权] CN201010200981.6 一种牛蒡子苷的制备方法

[3][中国发明,中国发明授权] CN201110299698.8 一种牛蒡子苷的制备方法

[4]章俊,郭婷婷,杨蕾,杜庆生,华洁,刘蓉芝,汤珣.牛蒡子苷对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诱导小鼠足细胞转分化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03):379-382.

[5]张铂,王兵,王勇强,曹书华.牛蒡子苷对自发型糖尿病db/db小鼠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师,2014,17(11):1796-1799.

[6]马松涛,刘冬恋,牛锐,刘睿斌,吉勤,詹继红,史伟,张磊.牛蒡子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0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