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百菌清在我国广泛应用于防治真菌,常使用剂型为:50%75%可湿性粉剂,10%油剂,5%、25%颗粒剂,2.5%10%30%45%烟剂,5%粉剂。以上各剂型均容易被水稀释,可被用于地面喷洒或空中喷洒。一般残留在土壤、地下水和地面水中。
自20世纪60年代起,百菌清已被广泛用做杀菌剂,主要用于果树、蔬菜上锈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防止植物受到真菌的侵害。百菌清在国外也被用于高尔大球场、草坪、观赏植物的杀菌,也用于某些树木和绘画的防腐处理
1迁移、扩散
百菌清可被水中的悬浮生物完全吸收。研究发现天然水系中有很多酶参与百菌清的降解,而水和土壤中百菌清的主要降解产物为4-羟基代谢物,土壤中4-羟基代谢物的半衰期为6~43d
百菌清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喷到植物体上之后,能在植物体表上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掉,因此,其药效期较长。它仅限定于植物内代谢,残留的4-羟基代谢物低于5%百菌清在鱼体内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合产生的产物排出体外,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参与该过程。但百菌清在生物体内没有发现有生物富集性
2转化
百菌清最主要的分解产物是4-羟基2,5,6-三氯异二苯腈(SDS3701),毒性强于百菌清,其急性毒性是百菌清的30倍,并在环境中持续存在的时间更长久
1环境水平和人体暴露
百菌清主要以本体的形式残留于农作物上,残留的浓度与施药的频率、收获时间、末次施药时间以及农作物的品种有关,残留的百菌清可以检测。奶制品中百菌清的残留量很低,甚至检测不到。许多国家对日常的食物分析发现,抽查的食物中检测不到百菌清的残留或残留量很低。粮食中百菌清的残留量随着生产加工而降低。由于百菌清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在土壤、水源、大气和蔬莱水果中广泛存在。根据美国EPA的报告,在明尼苏达和爱德华王子岛的空气中检测到百菌清,并估计在上述两地生产的土豆中也检测到百菌清。
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等冲刷,因此具有较长的药效期,在常规用量下,一般药效期约7~10 d。
2暴露途径
百菌清暴露途径主要包括:吸入、食物和饮水摄入、经皮肤吸收。
1体内和体外效应
1.1急性毒性
百菌清对鱼类和水体生物有很强的毒性。
百菌清无明显致敏作用,但对皮肤和眼均有刺激性。
百菌清吸入试验可使大鼠致死,4 h的LC50为0.1 mg/L。百菌清的4一羟基代谢物急性经口染毒LD50为332 mg/kg。
百菌清对鸟类的毒性很低,未发现对鸟类有明显的生殖毒性。
1.2慢性毒性
百菌清对啮齿类动物的慢性毒性主要是胃肠道和肾脏毒作用,导致胃贲门部、窦部增生和过度角化发生率升高,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发生率升高。百菌清对犬类动物未发现有明显的慢性毒性损伤。
1.3致癌性
百菌清的啮齿类动物长期染毒可导致发生贲门窦乳状瘤和胃癌,并且肾脏发生肿瘤。百菌清对犬类动物染毒未发现出现肿瘤。
活体肾脏实验表明,百菌清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巯基代谢物。百菌清对啮齿类动物的致癌作用是非遗传毒性的。啮齿类动物贲门窦早期损伤的原因是百菌清的刺激作用以及百菌清在贲门窦停留时间过长。长期染毒导致损伤部位癌变。由于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贲门窦结构不同,所以,不能将啮齿类动物长期染毒后贲门窦发生癌变的结果外推到人类。
对啮齿类动物肾脏损伤相关性研究显示,百菌清引起肾脏损伤的主要诱因是其代谢产物——4一巯基代谢物。百菌清与GSH的结合物易于被胃肠道吸收,结合物到达肾脏被伊裂解酶转化为巯基代谢物。体外实验显示双巯基和三巯基代谢物抑制肾皮质线粒体的功能。百菌清的单巯基、双巯基、三巯基、胱氨酸、三半胱氨酸和单谷胱甘肽代谢物均产生肾毒性。
体内和体外的研究均发现百菌清没有致突变作用。百菌清对植物无生长抑制毒性作用。目前,未见有关百菌清对人类有致突变、致癌和发育毒性的研究报道。
1诊断
百菌清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性杀菌剂。因其对哺乳类动物的毒性较低,常用的制剂为可湿性粉剂不易被吸收,因而,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目前尚无百菌清中毒诊断标准,可根据明确的百菌清接触史伴皮肤黏膜刺激症状进行诊断。
(1)呼吸道吸入:造成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如鼻痛、咽干、咽痛、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2)皮肤接触:造成局部痛痒等刺激感,可引起轻度接触性皮炎,如同被太阳轻度灼烧反应,大约2周皮肤可以逐步康复。
(3)误入眼内:会立刻感到眼睛疼痛。
(4)消化道摄入:可有口腔、咽部疼痛及恶心、呕吐、上腹疼痛。
(5)接触百菌清尚可引起过敏症状,表现为眼睛充血、支气管痉挛及皮疹。
2治疗
针对百菌清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因遵循减少接触、加快排泄、对症支持治疗原则。
3急救措施
(1)呼吸道吸入:迅速使患者脱离作业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可给予吸氧。如因吸入过高浓度药液或过敏,出现急性气道痉挛导致呼吸停止,则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院内治疗给予吸氧,抗生素及适量补液治疗;须防止因补液过多发生肺水肿。
(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及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min。
(3)眼睛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 min。如仍有刺激感觉时,须进行眼科专门治疗。
(4)消化道摄入:用清水反复漱口,避免进行催吐。可使用牛奶或蛋清洗胃,减少胃肠的吸收,保护消化道黏膜。
(5)对发生过敏的患者,可给予抗组织胺或类固醇药物治疗。
[1]丁文军,张芳,郝凤桐主编;崔骁勇,柴团耀,陈德亮,于云江,孙承业副主编,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 化学 第2分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08,第29页
[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著,农药安全使用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