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炎,具有进行性 和侵蚀性的特点。该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以炎性滑 膜炎为主,主要表现为手、足多关节炎症,易导致 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临床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 剂为主,常用药物为甲氨蝶呤片,但实践显示该药 物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功 能损伤等。本研究就阿克他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 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 2013 年 7 月至 2014 年 6 月我 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70 例为研究对象,按随 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 照组患者中,男 20 例,女 15 例,年龄 38~66 岁, 平均(47.5±2.2)岁,病程 2~8 年,平均(4.3± 1.1)年;观察组患者中,男 18 例,女 17 例,年龄 40~68 岁,平均(48.3±1.7)岁,病程 1~10 年,平 均(4.7±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①依据《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 南》,病情处于活动期;②排除精神疾病、心肝 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妊娠哺乳期。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上海信 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71001)10 mg,2 次/周。 观察组患者服用阿克他利(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 生产,批号:980804)100 mg,3 次/d。两组患者 在治疗期间均不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12 周后观察 疗效。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
指标变化情况,包括休息疼痛、关节压痛指数、关 节肿胀指数评分,以及晨僵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 率、双手握力大小、C 反应蛋白(CRP);观察并记 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改善 率在 75%以上;显效:症状和体征改善率在 51%~ 75%;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率在 30%~50%;无效: 症状和体征改善率在 30%以下。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 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症状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 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症状 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研究认为早 期用药对于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 的康复。临床多使用甲氨蝶呤片,其可抑制二氢叶 酸还原酶,阻碍病变细胞合成。本研究结果显示, 甲氨蝶呤片可明显改善休息疼痛、关节压痛、关节 肿胀、晨僵、红细胞沉降率、CRP 等指标,提高双 手握力,与阿克他利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该药物不 良反应较大,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使患者白 细胞计数下降,甚至损失骨髓和肝功能。阿克他 利是新型的抗风湿药物,通过改变细胞比例达到调 节免疫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类风湿关节 炎滑膜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金属蛋白酶,进而降低血清一氧化氮的水平,增强 白细胞介素-2 的能力;在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的同时,能够减少软骨吸收和骨质损坏[4]。
高世明和徐建华[5]研究表明,阿克他利的不良 反应发生率在 10%以内,与本研究中的 8.6%接近, 且症状较轻,可在用药过程中自行缓解,优于甲氨 蝶呤。但该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表现在以 下几点:①要求医师需明确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 法;②本药物不含镇痛成分,必要时需使用镇痛药 物;③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 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 应用阿克他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不 良反应少。
[1] 杨艳萍,沈霖.阿克他利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比较[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2(3):177-179.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草 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4):250-254.
[3] 朱琦.阿克他利治疗 68 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随机双盲对照 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11(5):276-278.
[4] 厉小梅,李向培.阿克他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7(2):189-191.
[5] 高世明,徐建华.阿克他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1,15(1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