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CAS号数据库 > 138402-11-6 > 138402-11-6 / 伊贝沙坦副作用是什么

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138402-11-6 / 伊贝沙坦副作用是什么

药理作用【1】

伊贝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体,依靠阻滞I型血管紧张素II(ATl)受体发挥作用,即阻止作用于外周血管上的血管紧张素Ⅱ发挥血管收缩效应并阻滞其作用于肾脏的水潴留。本品为非前体药物,无需生物转化即有活性,可发挥其更可预见的药理学作用。与ACE抑制剂不同,本品不影响与激肽分解相关的激肽酶Ⅱ的活性。因此,本品不会导致与ACE抑制剂类似的咳嗽和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本品口服后能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一80%,不受食物的影响。因此,服用时无需考虑进餐时间。血浆达峰时间为1。1.5 h,一次用药后最大降压作用出现在2.4h。tl/2为11~15 h,可每日使用1次。本品经肝脏葡萄糖醛酸化和氧化作用代谢,然后经肝脏和肾脏排泄。在一般治疗剂量范围内,药动学参数呈线形关系,并可呈预期性。肾功能损害和轻、中度肝脏损害对其无明显影响。因此,这类病人不必调整剂量。老年人血浆浓度比年轻人高,但t1/2无变化,故老年人可不必调整剂量,但超过75岁的老人初始用量应减少75 lTlg,每日1次。

药代动力学 【2】

口服给药后,伊贝沙坦吸收很好,绝对生物利用度大约60%~80%,饮食对本品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影响。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0%,与血液中其他细胞成分结合很少,分布容积达53~93L。本品口服或静脉途径给药后,循环血浆中80%~85%的放射标记活性物为本品。通过葡糖苷酸结合和氧化,本品经肝脏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伊贝沙坦葡糖苷酸(约6%)。体外研究表明,本品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CYP2C9氧化,同功酶CYP,A,,影响很小。在10—600mg剂量范围内,本品呈现线性,与剂量成正比的药代动力学。

口服剂量超过600mg(最大推荐剂量的2倍)时,这种正比例的增加减弱,但其机制到目前为止并不清楚。口服后1.5~2小时达到峰值血浆浓度。全身清除和肾清除分别为157~176ml/min和3~3.5ml/min。本品终末清除半衰期为11~15小时。每日一次服药,服药3天达稳态血浆浓度。每天一次的剂量重复给药,本品血浆中蓄积有限(<20%)。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女性高血压病人中本品血浆浓度略高,但半衰期与蓄积不变。因此女性病人无需调整剂量。在老年组(≥65岁)中本品的AUC和Cmax比青年组(18~40岁)较大,但两组末半衰期无明显改变,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本品和其代谢物均经胆汁和肾脏途径排出。本品是一种强力高选择性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亚型)拮抗剂,它能完全阻断由ATl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的全部活性,与血管紧张素Ⅱ的来源或合成途径无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抑制引起血浆中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增加,同时降低血浆中醛固酮的浓度。推荐服用剂量,对血清中血钾浓度无影响。伊贝沙坦对ACE(激肽酶)无抑制作用,后者能产生血管紧张素Ⅱ,也能将缓激肽降解成无活性的代谢物。

临床研究【1】

7 500余例临床研究表明,伊贝沙坦是一种有效且耐受良好的抗高血压药物。每日1次用药方案能持续24 h降低坐位和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作用明显优于安慰剂。长期应用其抗高血压疗效不会降低。治疗12个月后,单用本品治疗者中血压降至正常者达74%。伊贝沙坦与其他降压药如阿替洛尔(100 mg/d)、依那普利(40 mrJd)和阿洛地平(10 mr,/d)相比,有相似的降压作用。本品可单用,亦可与其他降压药联用。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对单一用药无效者可达到明显的降压效果。本品耐受良好,在临床试验中任何不良反应均轻微,呈一过性,一般不明显。首次用药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见,无体位性低血压作用和停药反跳现象。

适应证

高血压病。

不良反应

本品可发生头痛、眩晕、骨骼肌疼痛和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3】

(1)常见不良反应:头痛、眩晕、心悸等,偶有咳嗽。(2)对本品成分过敏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3)肾功能不全的敏感患者可能产生肾功能改变,要注意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钾的变化,必要时减少本品剂量。(4)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应避免血钾升高。(5)肝功能不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时不需调节剂量。

用法与用量

成人:开始150 mg,每El 1次。如有必要可增加至300 nag,每日1次,或加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超过75岁的老人,开始用量75mg,每日1次,然后根据反应隋况增减剂量。儿童:不推荐使用。

合成路线【4】

伊贝沙坦副作用是什么

参考文献

[1]邹栩,汤卫国主编,1996~2004年世界上市新药,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2,第114页

[2]周茂金,苏美英,张卫东主编,心血管药物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10,第241页

[3]管雪峰主编,常用基本药物及其临床应用,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第190页

[4]沈敬山,严铁马,李卉君,李剑峰,雷厉军,嵇汝运.伊贝沙坦的合成工艺改进[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1(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