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CAS号数据库 > 130-40-5 > 130-40-5 / 核黄素磷酸钠的制备

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130-40-5 / 核黄素磷酸钠的制备

背景及概述[1][2]

核黄素磷酸钠分子式:C17H21N4O9P.Na,相对分子质量为478.33,核黄素磷酸钠是一种消炎类药物,适用于由核黄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唇炎、舌炎、膜炎及阴囊炎等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缺铁性贫血、食道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还可大量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核黄素磷酸钠(riboflavinsodiumphosphate,riboflavin5′-phosphatesodium)即FMN(核黄素5′-磷酸,riboflavin5′-phosphate)的NaOH中和产物,是核黄素的重要衍生物之一,其生理作用与核黄素基本相同,主要用作治疗各种VB2缺乏症的药品、食品营养强化剂或饲料添加剂。许多研究表明,核黄素及其衍生物还有利尿、防癌、降血脂和改善心脏功能等作用。与核黄素相比,核黄素磷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在临床上可被制成复合VB2制剂、滴眼剂和浓度稳定的注射液等,使用上更加方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核黄素磷酸钠的制备
核黄素磷酸钠

应用[3]

核黄素磷酸钠是维生素B2的衍生产品,因为具有极好的水溶性,可以做成注射液,进行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解决了维生素B2只能口服,不能制成针剂的问题。它的作用与维生素B2相同,是体内黄酶类辅基的组成部分,黄酶在生物氧化还原中发挥递氢作用,具有以下生理功能:1、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和脂肪的代谢可提高肌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2、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是肌体组织代谢和修复的必须营养素。3、强化肝功能、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4、保护皮肤毛囊粘膜及皮脂腺的功能。缺乏时会影响机体的生物氧化,使代谢发生障碍,其病变多表现为口、眼、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症。

制备[2]

目前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在吡啶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使核黄素与三氯氧磷进行磷酸化反应,然后水解反应混合物,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得到核黄素磷酸钠。另外还有用γ-丁内酯代替吡啶进行反应的合成方法。上述合成方法所生产出的产品,核黄素磷酸钠含量低,难以达到《中国药典》要求,有关物质核黄素二磷酸酯含量较高及游离磷酸含量较高;杂质较多,质量不高;污染废液处理量大。影响核黄素磷酸钠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有关物质和游离磷酸含量,有关物质为核黄素二磷酸酯和游离核黄素,其中核黄素二磷酸酯是3′,4′-核黄素二磷酸酯,3′,5′-核黄素二磷酸酯,4′,5′-核黄素二磷酸酯的总和;药典标准含量控制上限均为6%。

具体方法:

1、磷酸化反应

⑴将三氯氧磷42.55g、乙腈59g依次加入反应容器中,降温至10℃,首先滴加吡啶14.67g于反应液中,再缓慢滴加吡啶溶液(吡啶7.3g→纯化水3mL),反应30分钟,控制温度不超过25℃;加入25g维生素B2,进行磷酸化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35℃,搅拌转速控制在60rpm-80rpm,反应时间为30分钟;

(2)加入核黄素环磷酸酯晶种100mg,搅拌结晶60分钟;分离出核黄素环磷酸酯结晶。

2、水解反应

配制18%的盐酸溶液43.2ml,加入核黄素环磷酸酯结晶进行水解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搅拌转速控制在80rpm~100rpm,反应时间控制在3小时;

3、中和反应

⑴把反应液温度降至35℃,滴加6M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出现晶体后,停止滴加,搅拌30分钟。

⑵继续滴加6M氢氧化钠溶液,直到反应终点pH4.5,再继续结晶30分钟,分离得到核黄素磷酸钠粗品。

4、洗涤

⑴用60%甲醇溶液中洗涤核黄素磷酸钠粗结晶1小时,控制温度25℃,用3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0,分离核黄素磷酸钠结晶。

⑵用70%甲醇溶液中洗涤核黄素磷酸钠结晶1小时,控制温度25℃,用3M盐酸溶液调节PH5.75,分离核黄素磷酸钠结晶。

⑶用95%乙醇溶液中洗涤核黄素磷酸钠结晶2小时,控制温度55℃,分离得到核黄素磷酸钠结晶。

5、烘干、粉碎

⑴核黄素磷酸钠结晶烘干9小时,控制温度55℃-60℃。

⑵粉碎至100目。

制得的核黄素磷酸钠关键指标检测结果:核黄素磷酸钠含量:77.80%;有关物质:核黄素二磷酸酯:0.76%,游离核黄素:1.90%;游离磷酸:0.062%;干燥失重:4.86%。有关物质核黄素二磷酸酯和游离核黄素远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6%。

主要参考资料

[1]苏静, 韦庆, & 孙云. (2008). 核黄素磷酸钠致寒战、发热3例. 中国药师, 11(010), 1239-1239.

[2] 陈敬然, 李慧, & 王爱萍. (2009).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致药物热一例. 山西医药杂志.

[3] 黄 蓉. (2016).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现代药物与临床, 31(2), 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