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硼酸与硼砂并非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却仍有不肖业者将两者违法使用,拿来增加食品弹性、韧性,延长保存期限或是保持色泽美观,甚至除了碱粽外,其他如年糕、油面、贡丸、鱼板及虾仁等追求「口感」的食物也时常遭殃。
究竟,硼砂与硼酸会对人类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先简单了解硼砂的结构与特性,以及它与「硼酸」间的关系。
硼砂又称四硼酸钠,化学式为Na2B4O7,是一种常见的含硼盐类,外观为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它可以抑制酵母菌与霉菌的生长,曾用作防腐剂,也能抑制酪胺酸酵素(tyrosinase)作用,防止酪胺酸(tyrosine)氧化成黑色素,近年来常被滥用于防止虾类食品黑变,保持其色泽美观。
硼砂易溶于水,其中B4O72- 阴离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本篇的主角── 硼酸(H3BO3),以及氢氧根离子(OH–),因而带有碱性。水溶液中的硼酸分子会进一步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硼酸根离子(B(OH)4–),其两边的「-OH 基团」可以和食物中的长链状分子中的-OH 基团反应形成键结,担任长链间桥梁的角色,使长链分子们可形成3D 网状结构,这便是硼砂可使食物更为Q 弹的关键。
同样地,硼砂在酸性溶液中,例如硫酸或盐酸,会被酸化为硼酸,但因氢氧根离子浓度低,不会进而生成硼酸根离子。简言之,硼酸是硼砂溶于水、或与酸结合而成的产物,所以当食品与硼砂溶液产生反应后,往往硼砂与硼酸皆会残留其中,而吃下肚后,由于胃液是酸性的,硼砂在体内便会被转化成硼酸。
硼酸是一种含硼的无机弱酸,外观为白色粉末或是透明晶体,摸起来有油腻感,微溶于冷水中,但溶解度会随温度增高而增大,在摄氏20℃ 下,1 公升的水约可溶47.2 公克的硼酸。硼酸在自然界中其实相当常见:海水本身就含有硼酸与其它盐类;在某些特火山区,例如义大利的托斯卡纳(Tuscany)及利帕里群岛(Lipari Islands)与美国的内华达州(Nevada),也可以发现它的踪迹。而有时候,硼酸也会与含硼矿物(例如硼砂矿)共存,穿插在矿物结构里。
另外,硼元素对植物的生长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可以促进木质素生成以及根茎的生长;若缺乏硼,植物便会发黄或发黑,甚至叶子形状发育不良。而这些硼元素常以「硼酸」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中,尤其是果树与水果。所以摄入微量的硼酸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人体也可以自然代谢掉,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除了自然帮助植物生长,硼酸在医疗上也有所应用,它具有消毒作用,可以治疗轻微割伤与烧伤,也能抑制霉菌的感染(如念珠菌或是足癣),常用作敷药或是药膏来使用。稀释过后的硼酸水溶液(最高允许浓度为3%)则能用作眼药水或是洗眼液,舒缓眼睛的不适感,也是目前唯一以知道对眼睛有益的酸。
另外,硼酸具有杀死常见害虫的功用(硼砂也有相同效果),主要机制是腐蚀昆虫的外骨骼,并藉由饵食摄入的方式影响其新陈代谢。1948 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就曾以硼酸控制蟑螂、白蚁、红火蚁、蠹鱼及跳蚤的数量;而这样同时具备消毒与杀虫作用的特性,也让它被用作木材的防腐剂。硼酸的其他用途还包含:控制核电厂的核分裂反应速度、制造耐热玻璃(硼矽酸盐类)、硼酸与其硼酸根配成的水溶液可用做游泳池的酸碱缓冲液等。
注意!硼酸不可添加入食品中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硼酸还不错啊!除了本身就存在自然界中外,还是人类生活的好帮手呢。然而,接着我们也要说明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一面── 硼酸的毒性。
硼酸虽然本身毒性不强,但是在体内有「累积作用」,尽管每次摄取量不多,连续摄取后在体内累积,仍可能破坏中枢与消化系统,妨碍消化酵素作用,引起食欲减退、抑制营养吸收以及促进脂肪分解,导致体重减轻等症状。此外,在大、小鼠与狗的硼酸喂食研究中,也观察到长期或短期内摄入大量硼酸或硼砂,雄性生殖系统会受到影响,例如睪丸萎缩。不过,硼酸现阶段并未观察到明显致癌或是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也未将其列为致癌物质。
以剂量来说,成人摄取1~3 克的硼酸便会产生「硼酸中毒」症状,包含呕吐、腹泻、皮肤产生红斑、更甚者有休克或昏迷之虞;口服致死剂量则分别是成人15~ 20 克,幼儿5~6 克,以及婴儿2~3 克。
因此,国际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之食品添加物专家委员会(简称FAO、WHO JECFA)认为硼砂与硼酸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故不应做为食品添加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建议硼酸的「每日摄取容许量(TDI)」为0.16 mg/kg bw/day,亦即每日、体重每公斤可容许0.16 毫克的摄入量。目前世界各国,大多命令禁止将硼砂或硼酸作为食品添加剂(不过欧盟允许硼砂或硼酸做为鱼子酱的防腐剂),台湾也已经明令禁止── 我们的食品添加物采正面表列,硼砂并不在许可清单之中喔。
除了仰赖相关单位的检验抽查之外,下次再购买相关食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尽量挑选包装完整且有标示食品成分资讯的产品,多一分用心,就少一分风险啰。
来源:泛科学